为什么现在的技术天书,一个比一个抽象?
- 卡货经验
- 2024-08-13
- 33102
文|Karakush
上周蔚来一年一度技术天书大会NIO IN,祭出自研的5nm智驾芯片神玑NX9031、整车全域操作系统SkyOS·天枢、Banyan 3.0、智驾世界模型NWM、二代Nio Phone——以及喧嚣的周榜之争。
某种程度上,周榜过热,是因为核心知识太硬。人,只捡会喷的喷。即便认真听讲的群众,也像毅然扑向石头的生鸡蛋,不理解地碎了一地。
上次感到智商被这么按在地上羞辱,还是在上次——华为发布盘古大模型5.0,理想发布端到端+VLM,极越AI Day,小鹏1024,或是上一季NIO IN蔚来发布12项全栈自研技术布局。
大型汽车技术发布会,正在变得抽象。
古希腊掌管抽象的神
抽象的成因非常综合,比如观众知识有限,解说风格无情。抛开这类交互性因素,从企业侧来讲这些技术天书还是能找到一些共性:
首先,AI是不可避开的核心词,几乎所有的天书技术都是面向AI、围绕AI自研的底层架构/解决方案,是新点科技树带来的必然结果。AI带来很多挑战:如何让集中的大算力实现共享?如何进行跨域的部署与灵活调用?如何让端云无缝连接?如何让AI赋能每个业务功能……
比如蔚来的整车全域操作系SkyOS·天枢,就是“面向AI”带来的数据量、延时、算力、跨域联动、安全、可靠性的数量级提升,做的新的系统,它重新设计架构、接口、算法、工具链,分层解藕,可以进行多核处理和多层调度,打通体系的所有资源(包括车控、智驾、智舱、手机等等),做出统一的协调管理。
NioRadio播客提过一个受用的类比 :蔚来手机的系统软件命名SkyUI,它是UI,而非OS,因为手机系统是基于安卓做的定制。
SkyOS相当于车的安卓,为蔚来、乐道、萤火虫不同品牌提供底层,再由品牌定义构建上面的智能应用系统。比如蔚来的“树木”系统(Banyan榕树、Aspen白杨、Alder赤杨),乐道据说会以“水果”命名,一种海南盛产、树结、可菜的水果,目测会叫Coconut椰子。
这样的基础技术发生在地下负五层,而人能触达的应用体验在一层,没有直接感知,就很难被理解。
其二,专业化叙事程度很高,一些用来辅助说明牛逼的关键指标,甚至需要进一步辅助说明。
比如在SkyOS当中,蔚来设计了一层SkyOS-H作为Hypervisor(虚拟机监视器),用于管理和调度整车的异构大算力。蔚来标配超过1000T的算力,包括四块Orin X、8155/8295等;之后自研神玑芯片500亿个晶体管,能顶四块Orin X。总之,就是很多。舱驾一体是业界主流趋势,蔚来作为算力顶流能释放的资源天花板要大得多。
Hypervisor的作用,是支持多个操作系统在同一硬件平台上运行,比如车机上的信息娱乐和驾驶辅助。有很成熟开源方案KVM,国内也有不少基于KVM做的嵌入式方案。
对比KVM,SkyOS-H的实时任务时延减少50%,多线程吞吐量提升40%,虚拟磁盘吞吐提升15%。时延容易理解;吞吐量也很关键,数据堆积,处理能力提升没有意义。蔚来还做了一个对比,SkyOS-H读写都分别提升了20%以上。
这些提升旨在为大算力、低延时应用,提供高性能的虚拟化硬件资源池,同时也为各个系统提供安全隔离的运行环境。
作为普通围观群众,这些数字牛逼得非常有行业壁垒。毕竟基础技术的优化,它的感性部分都是对于小数点后几位的追求,只有专业表达才能不辜负成绩的精确性。
其三,仍然需要时间,即便上车并不等于立即出现体验上的代差奇迹。
SkyOS和神玑芯片不出意外将在明年一季度在ET9落地。拿芯片来说,从流片成功到量产应用,想必还有不少困难,抛开这个,新的架构、新的芯片上车到体验落地,李斌说,“需要时间,期望值要做好管理”。
或者说,这些技术的优势,是带来更高的关键性能上限,只是真正体验到应用推到上限,尚需时日。
总的来说,底层、基础、长期,是技术发布会越来越难懂的原因。
这是一件好事。说明技术头部的竞争正在驶向深水区,驱动智能电动车向更根本、更彻底的AI变革,从底层来说,这些智能电动车和普通的智能电动车已经发生质的改变,他们不只是在抢摊赛道的位置,更是在定义赛道的取向。这才是真正的技术话语权。
我们都有共识,中国智能电动车很强,但是很多时候强得很像过去我们觉得中国互联网很强,它的繁荣是依托市场规模的商业应用创新,而非基础技术。这一定不是我一个人的偏狭。
何小鹏在昨晚AI智驾技术发布会上,分享他6月去美国业务观摩的忧虑:
“大家如果去到硅谷,会看到美国创投在投芯片、大模型,甚至机器人;但回国一看,中国创投都在讨论怎么用它们挣钱,核心是要挣到钱。
在美国,(科技公司)都在想怎么把端到端做的更强,在卷自动驾驶技术;但国内大家都在吵架,吵周榜,我们的科技公司都在干什么?”
我认为这绝对不是格局之差,而是陷入被低质量卷裹挟竞争的困境。
虽然蔚来吵得很大声,但是不妨碍干得很扎实,去突破这种困境。这也是为什么NIO IN上比知识更硬的是李斌的底气。
他说,蔚来的底色是技术、是研发。
他说,我们的研发效率非常高,说蔚来效率不高的,都是带节奏。
他说,(基础研发)不是每个公司都愿意这么去做,不是每个公司都有能力这么去干,也不是每个公司最后都能活到看到成效的那一天。
他当然还发表了很多大流量“暴论”。但是我觉得这些技术表态,才更值得被记录,这类硬气发言会成为蔚来技术向前一步的新常态。去年开始他们决定举办NIO IN的一个目标,就是为了给大家呈现真实的蔚来,是一个臭搞技术的大厂。
他们实际做的,比吵的吹的殷实得多——摆脱低质量卷的重点,从不在于呼吁低质量卷让道,或者干掉带头卷的人,卷卷不息,尤其在供需结构性失衡的市场,卷永远会找到奴役人的出口;重点是如何通过高质量卷,让低质量卷失去竞争优势,淘汰出局。
回归本质,高质量卷,还是企业要赢得长期竞争所需的能力。
而基础技术的分量正在突出。过去有一种模式让人产生错觉,认为车企可以成为只做产品定义的组装厂,这个模式在当代高烈度竞争当中完全不可行,近两三年去世的公司不少都是抱着这样轻率的想法结果毫不耐打。今天华为成为讨论汽车不能绕开的公司,根基在于它的基础研发。这将是未来技术头部的趋势,不是为领先而领先,是必要而必须领先。
其一,它能让用户体验更好、更安全,这永远是汽车最核心的需求,也是车企最核心的开发目标。比如底层操作系统,SkyOS可以带来高带宽、低时延、大算力与异构硬件、跨域融合、灵活持续进化、高可靠性、信息安全的优势。
比如SkyOS的另一大亮点,是其中SkyOS-L模块,实现首个国产替代autosar并规模化商用。这是原本行业采用的嵌入式软件架构,面向零部件厂对齐上车开发标准,由此实现车上电子控制。但是随着车高度电子电器化,架构也从分布式转向中央集成,autosar面向散装架构、简单应用的设计就有些过时,即便是后面发展的autosar- adaptive,对于并发性,还有高带宽的数据处理,还是欠缺考虑。所以SkyOS-L并且不是平替,而是升级替代,同时解决国产芯片适应性差的问题。
每一个重新被发明的轮子,都有重新来过的原因。
国内技术头部几乎都认可操作系统的重要性。比如华为有iDVP,小米有HyperOS,何小鹏透露也在做OS,并且说“OS的体系里面,我觉得每一家都应该像NIO一样把研发做好。”
当然,硬去比较优劣,在这个阶段并不必要。每一家策略多少有些不同,取决于不同的架构设计,更取决于公司基因和对于全盘战略的思考。
蔚来是以车为中心,对于稳定性、安全性、大数据吞吐量、带宽、延时等方面做更多考虑;同时也会扩展到全景互联的终端,比如NIO Phone,打通AI能力和信息流转。
小鹏据说是把车的OS和机器人的OS放一起做,机器人的帧率做到1000Hz。
也许有人提出,这么干非常浪费资源,行业有一天会归一,就像2003年车企、零部件供应商、半导体和软件系统公司联合成立autosar那样。但是,任何想活到那时候的车企、想获得话语权的车企,都不会放弃。
其二,技术可以换毛利。
基础研发一定拉长盈利周期。但是当周期过长,长得像共产主义终将实现那么长,就会在商业上提出质疑。比如蔚来,据统计,其在研发领域累计已经投入超过430亿元。这个数字,常常被拿来内涵蔚来“花钱大手大脚”且“低效”。
但是李斌指出,60%-70%都是基础研发费用,不是某款具体车型或某个品牌,而是所有品牌、所有车型都可以共用,这是智能电动车的特点,以前汽车行业也有平台级技术,但是和今天的平台级技术差了一个数量级。
“做基础研发,你是必须算帐的,总得有回报,不能为研发而研发。”李斌说,“我们当时就算,车卖多少,我们就值了。”比如SkyOS,可以成为所有车型的底座,摊销基数越大,研发投入效率越高,即使卖到一年一千万台,在基础研发方面的投入也不会增加太多。
蔚来一直喜欢算这样,把时间回报折算进模型。
我们更熟悉的例子是电池,因为换电,电池包和车已经彻底解耦并且通用化,一两代车型可以只用一种规格的电池包。李斌说,到电池形态和高压平台稳定下来,四五代车型都可以用通用的电池包,跟大家在家里都用五号七号电池一样,不会发生太大变化。这其实就会省下适配成本。
长远来看,SkyOS体系加上工具链,在面向汽车的开发系统很有竞争力。做到扎实以后,也不排除可以开放给供应商和车企使用,挣技术赋能的费用。它具备开放行业的基础,只不过眼下不是蔚来的优先级。
当然,要打造这样的底层平台能力,需要非常苛刻的条件。
第一,忍受屎一样的过程。
投入确实更长。比如SkyOS从2018年内部讨论,2020年正式启动,已经投入很多,每个月还在增加。整个研发来看,每季投入30亿元级的研发费用,一年投一百多亿,已经连续两年,不是一般企业愿意这么做。
除了资本,还要做足思想准备,抵御各种精神攻击。
“我们经常拿楼举例。你这个地基到底按照多少层楼去打,很不一样,按照五层楼还是一百层楼去打地基。我们是要打一百层楼的地基的。”
到现在四年,地基浮出地面,更多去做上层应用。
当然,奔头是,“只要出了地面,其实每一层盖起来都是很快的。”
第二,你需要对于技术有足够清晰的预判,当然这太难了——或者就是像李斌这样,前置砸入足够大的冗余。
李斌说,在四年过程里,很多应用是跑在操作系统前面,比如大算力和传感器,应用的天花板比较高,反过来也会给操作系统带来一个好的输入。参考2022年交付的ET7,在今天还是算力天花板,这给世界模型这样的算法、数据闭环,带来了可能性。
“研发是能换毛利的,只是见效慢,但是肯定是毛利提升最重要的一个方向,而不是简单的打价格战。”
在李斌看来,简单用眼下的销量衡量研发效率,过于短视。NIO IN上有芯有魂的排面,也是想要展示,大力出奇迹叠加高效执行,才能使得蔚来能够获得参与决赛的资格。
当然,蔚来对于销量也有反思。
原本李斌一直认为,“把车子做大一点,就是多个十厘米一千多块钱的事;但是加一颗芯片要多少钱,这个芯片五年后十年后可以发挥作用。”这是有鄙视链的。
但是现在李斌说,在产品定义层面,有些用户高感知、高价值的功能和体验,应该花更多精力。过去蔚来想得不够全面,认识不够深刻,所以开始整改——在看得见的地方,向优秀的同行学习。比如乐道L60,就是主打一个听劝,冰箱彩电大沙发,安全舒适大空间,全都安排上。
“这和基础技术投入并不冲突。”
“我们是跑马拉松,路还很长。”李斌说,“今天即使在换电这件事上,我也不敢说我们是有护城河的,整个行业竞争的路还很长。只能全力以赴,按照自己理解的逻辑和模型,坚决狠搞,只能这样。”
这就像爬山。
山矮的时候人很多,差不了几步;走着走着,大部分人越来越跟不上,越往上爬,就剩那么几个,全都是原本负重背足超大装备的人。
推荐阅读:
- 随机文章
- 热门文章
- 热评文章
- 外观变化/配置升级,新款腾势N7亮相,将于4月初上市
- 外观造型可爱,销量“爆火”的比亚迪海鸥,其首年用车成本如何?
- 一汽大众ID.7车型限时优惠3万元,起售价降低至19.77万元
- 212新内饰图片出来了!质感还不错,上市定价或成关键!
- 深蓝G318来了!超级增程+金钟罩电池,售价预计30万
- 全新品牌乐道现身,能给蔚来带来更多希望吗?
- 10.98万元起 比亚迪宋Pro DM-i荣耀版上市 增配降价!
- 别再造谣了!新能源汽车的自燃率,就是比燃油车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