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优驰汽车网 > 卡货经验 > 汉兰达在华销量三年跌4成,价格下滑

汉兰达在华销量三年跌4成,价格下滑

曾经需要加价数万元排队购买的丰田汉兰达,如今正经历前所未有的价格波动,新车起售价已降至17.98万元,较巅峰时期约30万元的市场价,降幅接近40%。

这一价格波动不仅反映了汉兰达自身的困境,更揭示了传统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普遍挑战。随着国产混动和增程式车型在配置、智能化和用车成本等方面带来的强大冲击,传统燃油车的市场空间被不断压缩。

未来,丰田能否精准把握中国市场的节奏与需求,并做出有效应对,将直接决定汉兰达未来的市场地位与复兴前景。

01 被吊打的汉兰达

汉兰达的价格暴跌背后是销量的大幅下滑。

2025年1月至7月,汉兰达的累计销量仅为41,902辆,同比下降46.88%。在SUV市场中,月销量排名第16位,年销量排名第15位;在日本车中,月销量排名第14位,年销量排名第14位。

与曾经的辉煌时期相比,汉兰达的销量已大幅下滑。过去,汉兰达的年销量基本稳定在10万辆以上,甚至需要加价才能提车。如今,在优惠数万元的情况下,月销量仅能维持在6,000至7,000辆的水平。

这对丰田而言,打击巨大。在丰田体系内,汉兰达的销量虽不及凯美瑞、锋兰达和威兰达,但在丰田整体销量中占比常年维持在9%至11%之间。如今,汉兰达销量下滑叠加价格暴跌,对丰田的财务状况产生了直接影响。最新业绩显示,丰田预期年度净利润下降44%。

为何销量下滑如此严重?在外界看来,汉兰达销量下滑和价格雪崩的背后,是中国汽车市场格局的深刻变革。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连续数月超过50%,成为市场主导力量。

具体来看,比亚迪、零跑等品牌将中型SUV价格下探至13万至15万元区间,传祺GS8等车型则以更高配置抢占20万元级别的市场。此外,奇瑞瑞虎9、魏牌蓝山、吉利银河等竞争力十足的品牌和新车不断涌入,以及新势力品牌理想L7和特斯拉Model Y对市场的强势争夺,直接对汉兰达形成了包围之势,迫使其不得不降价应对。

更大的挑战在于,汉兰达本身的产品竞争力滞后。当竞争对手纷纷拥抱智能化、新能源化和提升科技感时,汉兰达的“万年不变”的日系车机和引以为傲的HEV混动技术,在面对如今遍地开花的插电式混动和增程式混动时,除了技术上的积累外,在实际性能表现上已无优势,与竞品相比存在明显差距。

汉兰达2.85米的轴距,第三排座椅依然无法提供舒适的乘坐体验。汉兰达自认为的优势,早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击得粉碎。

此外,汉兰达虽曾是市场上加价购买的神车,但当奥迪Q5L等豪华中型SUV优惠后价格降至30万元左右时,汉兰达的市场地位迅速下滑,保值率神话也随之破灭。

02 在华应对策略滞后

面对市场压力,汉兰达不得不采取大幅降价策略以维持市场份额。

2025年以来,汉兰达终端起售价已降至17.98万元,较巅峰时期30万元的定价,降幅达到40%,成为中大型SUV降价幅度最大的品牌之一。

对于消费者而言,大幅降价无疑是一个难得的购车良机。以不足20万元的价格购入一款中型SUV,从性价比角度来看非常划算。数据显示,在实施大幅优惠后,汉兰达的月度销量连续攀升,从3月份的5,000台上升至5月份的7,000辆水平。

但消费者也需要注意,激进的定价策略背后隐藏着诸多隐忧。以优惠价格购买的丰田汉兰达配置相对较低,需要进行额外的选装。入门版车型可能没有车机系统,座椅调节需手动进行,且材质为织物,方向盘以塑料材质呈现,缺乏电动天窗及倒车影像和雷达等配置,车主购车额外增加这些装饰的价格至少再加1万元以上。

就在汉兰达降价的同时,竞争对手们也没有闲着。日产探陆的指导价区间为23.98万至30.18万元,直接与汉兰达形成竞争。作为一款中大型SUV,日产探陆的车身长宽高分别为5,130/1,981/1,767毫米,轴距2,900毫米。相比汉兰达的4,965/1,930/1,750毫米长宽高和2,850毫米轴距,探陆在尺寸上保持了明显优势。

同样,上汽大众推出的途昂Pro以限时一口价优惠价格直接降至26.99万至31.99万元,与汉兰达终端整体价格在同一区间,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。

在对手的接连围剿下,价格骤降带来的只会是短暂的狂欢。汉兰达月销量正再次回落,7月份销量已下滑至6,000辆水平。

面对市场压力,汉兰达也在尝试谋变,积极推进技术迭代,将雷克萨斯同款镍氢电池系统下放至威兰达等车型,成本下降8%,带来降价空间。另有市场消息称,2026款汉兰达将配备车顶太阳能顶板,日均发电3度,以提升吸引力。

但这些创新与国产车的激光雷达+城市NOA相比,仍显得力不从心。当问界M7单月销量突破2万辆、理想L6将市场价格压至22万元时,仅靠“节油耐用”的传统思路显然已不再适用。

最新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