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优驰汽车网 > 汽车保险 > 首个万亿级机器人产业?英伟达也坐不住了!

首个万亿级机器人产业?英伟达也坐不住了!

当地时间1月7日,时隔7年,黄仁勋再次登上了CES的舞台,并且身穿闪亮的黑色皮衣,手持巨大晶圆盾牌,化身美国队长(芯片版)。

不过,对于汽车行业来说,比老黄的皮衣更为亮眼的是英伟达此次对汽车板块的高调关注。

这一次CES上,从一众参展的车企,到禾赛科技、Mobileye、京东方等汽车零部件供应商,再到高通、黑芝麻智能等相继展出车规产品,汽车行业收获的关注可谓历史之最。

英伟达也不例外。

众所周知,英伟达的收入主要来自其算力基本盘,也就是数据中心和游戏业务。而汽车业务从来不是他们最核心的部分。

但是,这次黄仁勋一反常态地强调了汽车板块,还高调地定下了一个小目标:2026年汽车收入翻两番。

黄仁勋表示:自动驾驶革命已经到来,每年生产1亿辆汽车,世界各地有10亿辆车辆在路上,每年驾驶的总里程达到万亿英里。未来,这些车辆将会是高度自主或完全自主的。因此,这将成为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。

他预测自动驾驶汽车可能成为第一个万亿级的机器人产业,今年英伟达的汽车业务预计将以50亿美元的规模增长——这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业务,未来将会非常庞大。

在本届CES上,英伟达也的确用实际行动证明了汽车业务的重要性。

黄仁勋再次重点展示了下一代汽车处理器Thor。Thor能够提供下一代智能汽车的计算平台,为智驾、智舱提供强大的计算支持。它能处理大量的传感器信息,包括高分辨率摄像头、雷达等,将数据转化为标记放入变换器中,并预测下一条路径。

尽管Thor实际上在2022年就推出了,此时再拿出来有“炒冷饭”的嫌疑,但不可否认其性能的强大。

目前绝大多数车企都在用的Orin已是绝对的性能王者,稳稳霸榜高阶智驾芯片top1,而据黄仁勋透露,Thor的处理能力足足是Orin的20倍,很可能达到“1颗更比4颗强”的效果。

而此时再次亮相,原因也很简单——Thor目前已经全面生产,也许市面上很快就能见到了。

不过,芯片再好也得车企买账才行。从英伟达现场公布的合作伙伴来看,已经有2家车企悄然离开英伟达了:蔚来和小鹏——恰好是前段时间自研芯片成功的两家车企。

由此可以窥见英伟达等外国芯片厂商在中国面临的一些压力。一方面,面对美国的“卡脖子”,中国企业对芯片自主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,另一方面,在愈演愈烈的价格战之下,毛利率甚至能达到90%的高阶智驾芯片也成了降本的重要目标。除此之外,自研的芯片还更加适应自身的定制化需求。

除了芯片,最受关注的要属世界基础模型NVIDIA Cosmos了。Cosmos是一个全球基础模型开发平台,旨在推动物理人工智能的发展。

它包括自回归世界基础模型、基于扩散的世界基础模型、高级分词器以及NVIDIA CUDA这一人工智能加速数据管道。模型可以接收文本、图像或视频提示,并生成虚拟世界状态作为视频输出。

通俗地说,它能生成非常逼真的用于训练的合成视频。以自动驾驶为例,训练端到端大模型需要海量的数据,这也是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领先的原因之一。

而对于没有特斯拉这么多数据的车企和智驾供应商,Cosmos可以解决他们的数据依赖问题。

它能根据原始视频做出合理的修改,进而模拟各种驾驶环境和路况,如恶劣天气、复杂交通场景等,进而帮助优化智驾模型。

从Thor到Cosmos,不难看出,英伟达对汽车行业的关注度正在越来越高。而原因嘛,或许从黄仁勋的话中可以找出答案。

“世界上有三种机器人——智能体,自动驾驶汽车,人形机器人,它们可以制造出来并且不需要绿地(经过开发的场地),棕地(未经开发的场地)适应的特性非常完美。如果我们能够构建这些令人惊叹的机器人,我们就能够在我们创造的世界中部署它们。”

黄仁勋认为:“如果我们能够解决这三项技术问题,这将是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科技产业。”

如今的英伟达,尽管在智驾领域已经投入多年,并已在芯片领域取得了种种优势,但仍面临着来自中国供应商、车企自研等很多方面的压力。

那么,在接下来的时间里,英伟达能否做好这个“第一个万亿级的机器人产业”,实现“以50亿美元的规模增长”的目标呢?

“这是令人惊叹的一年”,黄仁勋说。那么,希望英伟达也能交出一份令人惊叹的成绩。

  • 随机文章
  • 热门文章
  • 热评文章

最新文章